2019“金三银四”招聘季马上到来 不是所有AI公司都那么焦虑

  2018年年底,一则“AI博士年薪80万”的话题被搬上微博热搜。缺乏AI人才一直是中国发展AI一大“痛”。腾讯研究院出品的《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》显示,中国对AI人才的需求量已经突破百万,2017年真正满足AI企业要求的人才供需指数仅为0.6左右,部分岗位更低。
  各企业都在争抢AI人才:比如阿里在2017年底成立“达摩院”,阵容庞大,施尧耘、金榕、任小枫等顶尖科学家强势加盟;著名的计算机视觉和多媒体技术的专家,腾讯AI Lab下一任负责人张正友博士,也是腾讯从微软研究院请回的“大拿”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我国AI发展目前在应用层繁荣,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这样带着光环的顶尖“大牛”。
  春节后的三月、四月是求职招聘的高峰期,俗称“金三银四”。面对即将到来的春季招聘,人工智能企业是否会面临巨大的人才招聘压力?
  亿欧了解到,部分企业的情绪是并无过分忧虑。高级专家的确不好找,但他们更多的诉求来自懂商业落地、需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AI实操人才。
  大背景:我国AI人才缺口大,达百万量级
  2018年底,UIPath网站正式发布了《AI Jobs》的分析报告,该报告通过Indeed求职网站的职位搜索引擎收集了相关数据,并通过 “Artificial Intelligence”等搜索关键字,以及其他语言中相关词语(比如中文的“人工智能”)的搜索分析了各个国家AI职位的招聘状况。搜索结果发现,从全球来看,中国空缺的AI职位最多,其次是美国,排在第三的是日本。
  人民网海外版曾报道,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是百万量级的。但是,根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《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》(以下简称《白皮书》)显示,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人才仅约30万人,这仅仅是全球范围内的数字。可见AI人才供不应求,出现了供应紧张的局面。在这30万人中,产业人才约20万人,大部分分布在各国AI产业的公司和科技巨头中;学术及储备人才约10万人,分布在全球367所高校中。
  为了弥补人才缺口,许多科技巨头纷纷在海外抢人,部分科技公司在海外设立研究室,目的之一就是吸纳AI优秀人才,壮大公司实力。
  AI人才薪资水涨船高。据业内人士观察,从薪资水平看,AI人才薪水可以分为几个梯度。微软、谷歌属于第一梯队,Facebook和亚马逊在第二梯队,国内的BAT、头条、滴滴、华为几家企业的薪资水平也较高。
  人才紧俏:缺的是资深人士,从业时间达十年以上人才数量和美国差距最大
  如果说AI人才缺口巨大,那么企业在招聘时是否面临很大压力?情况也许并不尽然。我国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顶尖人才层面。据领英《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》数据,中美AI从业者数量差距最大的阶段是从业年限10年以上(不含10年),也就是说,中国稀缺的是经验丰富的高级专家资源。
 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在今年的“鹏城实验室新一代人工智能院士高峰论坛”上表示,当今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有四个短板,其中一项就是我们自己培养的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比较少,中国的高端人才数量只是美国AI高端人才的20%,而且这20%当中还有一部分是从国外回来的。
  为何缺高级专家?第一、随着产业的扩张,的确出现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刚性需求;第二、中国对顶尖AI人才的吸纳力度不够强。
  一方面, “学术有产出、工业有贡献”的高要求让一部分人望而生却。余同学就读于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专业,该院校的人工智能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知名度,其人工智能专业早在1983年就可以颁发硕士学位。据他观察,部分国内企业对AI顶尖人才有 “产学一体”的期待和设想,既希望有学术产出,又希望工业有贡献,这是导致国内AI人才缺失的一部分原因。“学术产出指导产业的方向,工业进步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。现在的AI领域的PHD招聘非常注重招聘者能否洞察学术与工业双领域的动态,并且能将学术产出应用在实际之中,强求两者都有突出贡献有点吹毛求疵。”
  另一方面,2018年,中国经济面临较大挑战,大批互联网公司或缩招、或提高人才门槛。 “中国最近经济低潮,中小型创业艰难,科技界的裁员也很严重,给人才投入产业提供很大阻碍。”余同学说。
  一家上市企业AI技术人才招聘部门专业人士肯定了余同学的想法,他预测,由于整体经济都在过冬,所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会减少,但与此同时,他认为人们不用过分失望,2019年AI人才的薪水还会涨,企业对于表现出色的人才仍趋之若鹜。
  除此以外,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土壤较浅、基础元器件、基础工艺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对高端人才缺口也有负面影响。在全球人工智能杰出人才最多的高校排行中,中国没有高校进入前十。今年五月,市场研究顾问公司Compass Intelligence对全球100多家芯片企业进行调研,评选出24家排名最高的公司,前十名也未见中国企业的身影。
  不太焦虑:还是可以“捞到”不错的应用强人
  亿欧也采访了国内部分AI初创公司和上市企业的AI技术团队。发现他们在招聘时并无面临十分严峻甚至困窘的状况,心态较为平和。AI人才招聘渠道与其他方向并无二致,比如内部招聘、猎头公司、专业网站和校企合作等,这与企业自身的人才缺口、业务方向等小环境密不可分。
  招聘压力受企业自身人才缺口影响。一名互联网公司AI技术团队带头人向亿欧透露:“社会上需要什么人才,学校里对应的方向人才就会增加,虽然有一定的滞后性,但还是可以捞到不错的,比例和其他方向也差不多。唯一不同的是AI行业对基础理论知识要求高,换句话说,入门门槛高。当年市场缺少安卓人的时候,通过高薪可以吸引大量的其他Java企业开发后台的人转行过来,快速上手就能干,但是机器学习有学术门槛,所以转行的难度比较大。”
  “从人才缺口看,最缺的还是既有机器学习技术经验,又对业务有理解能力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AI人才。”他补充道。
  极视角华北分公司经理刘若水表示,招聘压力与公司业务方向有关。深圳极视角公司是一家计算机视觉与云端服务提供商,以计算机视觉算法为核心,为零售、电力等行业提供基于视觉的智能解决方案。刘若水说,在公司战略上,极视角更注重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和应用,促成人工智能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合作,相应地,在人才需求上也更看重AI人才的实践技能。为了满足公司的人才需求,除以上提到的招聘方式外,极视角还在自营的算法开发社群中挖掘 “有缘人”。
  “我们不关注他是什么样顶级的科学家,而是关注他能够做出什么实际应用的产品,以强应用导向满足商业化需求。”刘若水说。
  正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广泛结合的产品和应用,给了中国在人工智能产业“异军突起”的机会。强应用导向一直是中国的长处,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、安防、教育、医疗、商业零售、家居等多个垂直领域得到应用。
  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“两条腿走路”:校企合作解决难题
  各类应用落地开花,但基础研究、核心技术依然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短板。如果不重视基础研究、核心技术,对产业长久发展不利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:“人工智能不能建造在沙滩上,否则这个‘房子’迟早是会坍塌的。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、算力、数据,前两项我们国家还是弱的,光有数据强还不行。”
  为了培养既有理论实力,又有工程化能力的AI人才,校企合作成为主要形式。高校和科研所在科学研究、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,企业可以为科研工作提供大量数据资源和技术支持。
  比如,百度与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大学、吉林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达成紧密合作,推动教育内容和人工智能技术相互融合。百度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张高曾在公开场合表示,校企合作是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教育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方式,是“用最聪明的大脑去挑战最难的问题”。
  2018年2月,阿里巴巴宣布将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(NTU)共同建立一所人工智能领域的联合研究机构,提供覆盖城市交通、家庭、零售、社区、医院和疗养院等场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;9月,达摩院合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,正式启动博士生培养计划,计划包含达摩院科学家直接授课、额外津贴等“诱人条例”。
  商汤科技目光更加长远,重视人工智能知识的教学普及工作。2018年4月,商汤科技与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以及上海交大附中、华师大附中等 6 个学校的老师合作完成《人工智能基础(高中版)》一书,助推国内AI教育走入基础教育。
  学术界和产业界除了互相“搭把手”,加快创新团队的培育和新鲜人才血液充分涌流以外,更需要脚踏实地认清角色,各自做好“分内之事”。一互联网上市公司的AI技术团队带头人说:“在我看来,产业界起码要保证自己活着,少一些虚头巴脑的宣传,踏踏实实把业务做好,能熬过经济寒冬就算是给AI产业造福了。